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民俗
1.吹糖人
现今在泰城的街道小巷还偶尔可以看到吹糖人的小贩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吹糖人是旧京城一个行业,制作时,小贩从铜勺里取出一点儿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防止粘连,趁热将糖搓成卵形,团成一个空膛的长球状,空膛的一端抻细,就形成了一根空心的小管子,如吸管,马上就用嘴对着管子的一头朝里吹气,双手立即在糖泡的另一头随手就拉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
2.泰山庙会
泰山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 再兴于现代。泰山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庆贺神祇的圣诞,庆贺活动期间,香客游客云集,要吃,要住,要购,要娱,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也随之出现,庙会也就逐渐变成了一项多功能的活动。
3.皮影戏
泰山地区的皮影戏多来自外地,主要节目有《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等,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4.婚帖
泰安地区,在成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婚帖。帖的式样,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使用起来的简有繁。不论怎样省略,中要住纲就可以了,何为纲呢?即主家的姓名、结婚日期、贺喜日子,只要明确这几点,其他文词都是些衬托。俗话说,“瓦匠怕垒角,铁匠怕打钉,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
5.传红柬
由媒人将男女两家说得毫无意见,双方愿结成亲,接着送订亲通知书。送订亲书,是比较简单的仪式。只有媒人送就可以了。它的目的是为“传红柬”;打下基础,免得送柬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里双方感到媒人费的心血不少,就送物或钱酬谢他(她)。
6.合婚
媒人一提亲事,男女两家先请位先生合婚,看这门亲事是否合适。民间合婚现今离不开12属相。
7.打抬
一般是两个人玩。每人有几根棍,先划两条横线,参加者可在两头线中间站好,都向空中扔棍子。落下来的棍子可朝线外打,只打一下,若将别人的小棍打出线去,就算赢了,如打不出去的,别人再打你的小棍,谁打出去就是赢者。
8.射箭
弓箭很简单,都是自己用枝条弯一个弓,系根小麻线作为弓弦,箭头是用几根秫秸棒,顶端上头用槐子砸碎粘个小疙瘩,再插上一个破针头。这种游戏参加者大部分是儿童,射击目标一般往柴禾垛上,或树木上,也有的按指定的目标去射,这种游戏对儿童锻炼瞄准、勇敢、毅力大有好处。
9.挑扁担
也有称“骑扁担”的,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勇敢和智谋的游戏。其方式:用一根长扁担,参加人数4至6人。开始前预备好三根不同的小棒,两根长的一根短的,然后用小棒抽,谁要抽着长的,谁就抬扁担,抽着短的就骑在扁担上。在骑扁担前都要订好规定,如抬着围场院转五圈或十圈,骑扁担的掉下来,算输,下来抬别人。其实骑在扁担上的人,故意搞些小动作,引人笑,有时还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显得格外神气。而抬扁担的两个人,也故意东倒西歪地摇晃,恨不得把骑扁担的摇下来,自己为胜者,并也能骑在扁担上,让别人抬着显显威风。
10.掀碌碡
这种活动一般是青壮年的游戏,他们聚集在打麦场上比试。碌碡就是压麦子、豆子、高梁等农作物的园柱形石头滚子,重量大约在80至100公斤。比试中看谁的力气大,一个人一个人的掀碌碡跟斗,谁掀的多,谁是胜利者。碌碡游戏还有一种是用两腿夹住,接连不断地往后翻,这种玩法和用手掀的要求是一样的,参加人数不限,掀多者为胜。
11.驮人游戏
这种游戏也称为“ 骑人游戏”,就是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脖子上,两腿放下。来回驮多远,驮几趟,临时规定,凡驮不到地方或来回驮不到终点的就算输了。这样,参加者都愿骑在别人脖子上让人驮,不愿意去驮人。凡参加游戏的人,可采用猜宝的办法,谁输了谁驮人,赢了的就骑人。如按规定的路程驮不到便是输了,就挨罚,让输者学青蛙跳、学驴叫、牛、马、羊、 鸡叫,也可学乌龟爬等。受罚的这些动作会引起人们的哈哈大笑 [1] 。
12.民间香客与香社
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后出现的。“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天咫偶闻》),所以不便组织到泰山朝拜者,则捐资在当地修建“泰山行宫”。
13.民间乐舞
泰安城乡每逢节日,是民间乐舞最为活跃的时候,踩高跷、耍龙灯、抬芯子、跑旱船、扭秧歌等热闹非凡,俗称“故事队”。
历史典故
轻于鸿毛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